第五届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大讲堂”暨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创新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来源: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3-06-25 浏览: 461 次
2023年6月21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和辽宁省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大讲堂”暨“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创新学术论坛”在校部四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国内8所著名高校知名学者、我校相关学院的120余位教师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和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两个环节,共组织了9个大会主旨报告。我校校长杨松,科研处处长李国德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管理学院院长赵敬丹教授主持。
杨松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辽宁省作为全国振兴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正在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背景下,此次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创新学术论坛是积极响应辽宁省委、省政府号召的具体举措,旨在推动我校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与挑战,为辽 宁省全面振兴做出贡献,并表示本次论坛将是一场思想盛宴、学术大餐,希望管理学院以此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英才,开阔视野、增进友谊、激励创新,为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拓展新途径、新思路,同兄弟院校、专家学者一道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打造一流专业,发挥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示范性作用,为公共管理事业发展贡献沈阳师范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校长杨松致辞
在开幕式环节,举行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揭牌仪式和管理学院学术咨询专家聘书颁发仪式。李国德处长、樊博教授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于娇、张颖共同为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揭牌,韩志明教授、马亮教授、管理学院芦刚副院长、王磊副书记见证揭牌仪式。李国德处长、索柏民教授为樊博、颜昌武、梅赐琪、文宏、韩志明、马亮、吴晓林、余敏江、臧雷振等9位教授颁发学术咨询专家聘书。
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揭牌 颁发学术咨询专家聘书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樊博教授、暨南大学颜昌武教授、清华大学梅赐琪院长、华南理工大文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亮教授、南开大学吴晓林教授、同济大学余敏江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臧雷振教授等8所著名高校知名学者作了主旨报告,围绕“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创新”会议主题,从理论层面的技术自主性及其规划,到实践层面的平台政府以及政务服务的技术重塑;从国家治理层面的“摸清底数”,到基层治理层面的城市应急管理;从制度层面的平台政府“重层嵌套”组织结构及其制度逻辑,到技术层面的大数据驱动与算法风险等多角度、多领域阐述了前沿学术观点。专家们的发言话题广泛、视野宽阔,选题新颖,思考深刻,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主旨报告上半场和下半场分别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索柏民、副院长邵祥东主持。
樊博教授围绕“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数字治理平台因何失灵”为主题展开论述,从以往几年中发生的大灾害入手,分析了数字治理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失灵问题,指出当前的数字平台建设主要以科层制为基础,平台系统无法解决带有不确定性的突发危机事件,因此应引入韧性制度。以S市A区为例,指出当前的数字治理平台失灵体现在技术失灵、组织失灵和环境失灵三个维度,应从技术赋能、组织再构、环境适应三个方面入手,通过韧性治理,把平台场景细化为更小的部件,和政府系统资源相匹配,实现业务牵引的组织动态重塑、环境适应的主题吸纳补位和技术驱动的输入整合。
颜昌武教授围绕“技术的自主性及其规制”主题作了精彩分享。通过AI测试电车难题的故事,提出两个问题:AI有自己的意识吗?AI有真情实感吗?随后从自主性技术的兴起、技术自主性的表现和对技术理性主义的反思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技术的自主性,指出当前人类对于技术的使用经历了工具运用文明、技术统治文明和技术垄断文明三个阶段,如何驯服技术成为当前公共管理学科的热议话题。
梅赐琪院长从故事、疑惑和反思三个方面入手,围绕“超越还是嵌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生效机制的反思”主题作了学术报告,首先介绍了“接诉即办”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超越逻辑,指出在公民进行意见反馈时,通常会被引入政府事先设定好的逻辑框架内。其次指出了信息技术和治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强调破除信息技术的两个迷思是加速器和变道阀。最后提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嵌入现实的实践问题及解决对策。
文宏教授围绕“数字政府建设的驱动要素与技术赋权”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强调大数据时代崛起后,大数据呈现出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复杂性等多重特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即资源,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社会的发展、满足公众的需求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随后从实践需求、管理需求和内生变量需求三重逻辑引出数字化发展的被动服务、精准服务和智慧服务三个变化。技术赋能、资源整合、实践探索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韩志明教授围绕“在清晰与模糊之间——以‘摸清底数’工作为中心的分析”主题,从近期的热议话题“花园挖土种花”引入,从摸清底数工作的主要实践形态、信息维度、清晰化面向和模糊性含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信息维度方面,摸清底数工作面对的信息问题往往是不了解、不清楚、不知道,存在政府信息短缺的难题。在模糊性元素方面,模糊元素源于差异化的对象、特殊化的场景、个别化的作业以及不同的信息格式。社会的信息是无限丰富的,国家与社会间存在信息差,摸清底数是基础数据工作,治理必须从清晰化开始起步,治理强度应对应于信息当量,清晰化只对应于可治理性。
马亮教授围绕“数字时代的‘摸清底数’:国家治理何以现代化?”主题,分别从“摸清底数”的问题与悖论、数字时代的“摸清底数”、国家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首先提出三个“摸清底数”的关键问题,即什么是底数?为什么要摸清底数?谁来摸清底数?并指出摸清底数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其次指出底数具有微观、精确、实时、一时的特征,其中存在部门本位主义、企业本位主义和上级本位主义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摸清底数”与国家治理的未来作出展望,实现政府数据职能的单列、数据治理的组织结构才能够跨部门走向一核化、数据权属的分合。
吴晓林教授围绕“大数据驱动的特大城市风险防控”主题作了精彩分享。首先,他提出针对不同风险情景进行技术引入,最终完成技术在风险检测、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输出。其次,他对14万8244条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在事故灾难中,大数据主要被应用于生态和生产风险检测;大数据主要应用于气象灾害的检测与预警;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主要被应用于社区、复工等防疫场景;在社会安全事件中,主要被应用于风险防范和犯罪打击场景。最后,他表明特大城市需要提升组织的协调性,为发挥大数据在风险治理中的作用创造条件,需跨组织数据通联,加强建设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破除从“大数据驱动的风险检测到风险应对”的组织隔离。
余敏江教授围绕“平台政府的‘重层嵌套’组织结构及其制度逻辑”主题,以上海市基层政府减负为切入点,强调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平台政府与科层政府的适用性。首先,他提出平台政府的概念。平台型政府指的是融合技术要素、治理功能和科层组织于一体的、一种结构化的复合型组织形态。其次,他介绍了“科层为体、平台为用”“重层嵌套”结构形态及其运行机制。其中包括结构性嵌套,即以“扁平的联结式网络结构”取代了“金字塔型的分割式结构”,和关系性嵌套,即以“虚实相生”的复合式界面替代传统政府治理的实体性场域。最后,他介绍了平台型政府的权力形式及其长效运转的制度逻辑。在“适应性效率”逻辑下,考虑到技术理性的常态绩效时,不得不在静态的配置型效率之基础上,重新考察组织结构变迁的动态适应性问题,即从“配置型效率”迈向“适应性效率”的转变。
臧雷振教授围绕“算法风险的演化特征及其治理挑战”主题,从信息的泄露危机引入,指出同一算法对不同个体存在差异化,接着从算法风险的来源、类型、溢出效应及其治理挑战和社会治理回应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享。首先,他指出算法风险来自算法复杂性与使用的简单性、算法技术向社会快速的扩张以及算法的不透明性。其次,他表示算法风险主要分为风险溯源、算法社会风险和工业社会风险三类。其中,技术扩张导致了算法风险从外部向内部转变。最后,他针对算法风险的应对问题提出三点启示:风险无处不在,治理改进的方向需要调整;算法便利性和快捷性、算法隐私和算法霸权值得进一步思考;算法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微观联系,促进算法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和灵活性。
专家作报告
会议现场
在下午的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环节,管理学院青年教师郑吉友、于娇、杜雅琼、张颖、陈诗怡先后汇报了撰写的学术论文:“基于健康自评的农村空巢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研究”、“互联网使用频率何以影响公共部门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中国生育政策图景变迁视角下的研究热点及焦点演进”、“喘息服务视角下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青年教师王越汇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书。9位专家从论文题目设计、文献对话、支撑理论、变量使用、计量方法、数据处理、模型估计、政策建议、整体思路、写作技巧等方面作出细致点评,6位青年教师踊跃发言,积极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学术讨论气氛热烈。全体参会青年教师,感到获益良多。学术工作坊由邵祥东主持。
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现场